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我們必須長期堅持。
35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改革開放,逐步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經濟發展活力持續釋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突破了制度阻礙,創造了輝煌成就,改革的成功經驗啟迪今天,也必能啟迪未來。
總結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實踐一再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是確保中國走向美好未來的根本保證。世上沒有兩條完全一樣的河,各國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國情。改革越是進入深水區,方向必須更加明確和堅定。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改革開放的又一條重要成功經驗。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期待通過一次改革就解決所有問題都是不現實的。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改革要實現政策取向上的相互配合、實施過程中的相互促進、實際成效上的相得益彰,必須在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的基礎上,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要真正地解放思想,破除各種思想桎梏,敢于突破敢于創新,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要切實做到實事求是,不脫離國情實情,根據不斷變化的實踐來設計和調整改革的具體思路和步聚;要不斷吸取世界先進文明所形成的可為我所用的各種好辦法、好經驗。
廣大人民群眾的改革期待,是改革的動力所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探索,是改革的智慧源泉;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是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因此,改革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的改革,必須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主導,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改革企盼,注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這樣才能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的最大合力。
中國需要改革,改革是世界趨勢。同時,改革又和發展、穩定并存。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不改革則死路一條。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我們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改革中重點突破膽子要大,整體推進步子要穩,要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以往的改革經驗說明,通過摸著石頭過河,可以實現逐步和局部的制度調整,以積少成多;通過頂層設計將成功的實踐經驗推廣放大,則有助于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這兩種方式的結合,不僅可以實現經濟體制的整體轉變,而且還能保證經濟發展取得成果和社會穩定。
改革永不停步,發展未有窮期。35年來,中國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贊揚。當然,此一時先進的機制,彼一時可能成為阻礙發展的障礙;舊的問題雖然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不斷產生。因此,改革就是在堅持科學方法的前提下,在不斷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舊體制的新突破。只要我們以銳意進取的精神,堅持成功經驗,不斷總結提升,我們就一定能完成三中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