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自1981年以來關于社會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變,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作出的最新判斷。從矛盾天平的兩端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是源于在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顯著提高的條件下,社會結構的復雜多元以及人民群眾需求愈發豐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則突出表現在區域、領域、群體間的巨大差距,城市與鄉村之間、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包括東北等欠發達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一二三產業之間、“GDP創收項目”與公共服務建設等方面的資金力量投入差距,高收入群體與中低收入群體之間的經濟收入差距,等等。
作為經濟欠發達的邊疆省會城市,矛盾同樣存在,而且有些方面更加突出。從需求角度講,一方面,隨著我市發展,區域吸引力不斷增強,人口流動加快,社會結構更加復雜,群眾現實需求越發多樣;另一方面,我市作為省會城市,又有著“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等曾經的輝煌,使得廣大市民群眾對我市有著比較高的定位和期待。從發展角度講,雖然近幾年我市與自己相比有一定發展,但是橫向對比發展身位仍然落后,財政收入、人均收入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接近末位,總體實力偏弱,化解社會矛盾力量不足。同時,我市農村比重大,縣域經濟弱,城鄉收入差距明顯,還存在“治污”“治霾”“治堵”、創優發展環境等諸多亟需解決的發展問題。兩方面對比可以看出,我市既面臨著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越發強烈的追求,又面臨著發展嚴重不充分、不均衡的困境,這一主要矛盾將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極大地降低了我市群眾生活的滿足感、舒適感、幸福感。
應對社會矛盾新變化,關鍵在于抓好發展。我們必須要認清我國社會進入新時代的本質特征,牢牢抓住矛盾,強化內生動力,提升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滿足我市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迫切需要,加快推動哈爾濱全面振興發展。對此,我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重點發力。
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
從我市當前發展階段看,想要全面、快速發展,就是要突出自身特點,找準發展定位,利用比較優勢,實現彎道超車。一是發揮區位優勢。立足東北亞地理中心區位特點,借助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樞紐便利,加強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的經貿交流和產業合作。二是發揮產業優勢。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深化推進“三大體系”建設,發揮現代農業建設帶頭作用,持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三是發揮科技優勢。整合域內51所高等院校、511家科研機構力量,強化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豐富就地生產項目渠道,搭建、引入投融資平臺,促進科技效益向經濟效益轉化。四要發揮文化優勢。抓住我市多元文化交融顯著特征,積極挖掘開發我市東北民俗、紅色革命、歐陸風情等文化資源,擴大“音樂之城”“冰城夏都”等城市品牌影響力,帶動文化、旅游、商貿等產業經濟全面發展。
二、切實補齊發展短板
要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感,就必須從補短板入手,破除制約我市發展的瓶頸障礙,優先改善群眾反映強烈的“最差項”。一是補齊規劃建設短板。健全城市規劃體系,扎實推進“多規合一”工作,編制完善交通、供熱、土地等專項規劃,從源頭破解城市建設發展難題。二是補齊環境治理短板。加速推進霧霾治理、污水防治、生態修復等重點工程,將內燃煤小鍋爐淘汰、污水達標排放等環保要求嚴格落實到位。三是補齊法治建設短板。以推進法治建設作為改善發展環境的治本之策,強化法律權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四是補齊行政服務短板。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重要領域和重要環節改革創新,努力尋找流程再造“最優解”。
三、全面調動干事熱情
創事業、謀發展核心在干,關鍵在人。必須要有好的作風,要有好的精氣神。在這一點上,整頓干部作風,調動群眾積極性,提振全市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非常重要。對于黨員干部,要自覺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堅持把改進干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要樹立勤于學習、嚴謹細致、勤勉高效、務實擔當、嚴格自律“五個好作風”,積極向廖俊波、焦裕祿等優秀共產黨員學習,從領導干部做起,從市直機關抓起,推動全市形成奮發圖強、干事創業的新風正氣。要以黨章黨規、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我省重要講話為鏡,以“三個壞把式”反面畫像為鏡,下大氣力解決能力不足不能為、動力不足不想為、擔當不足不敢為問題,打造一支素質過硬、作風扎實、敢于擔當的干部隊伍。對于廣大群眾,要牢固樹立主人翁意識,將激發干事創業熱情作為城市活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保證。要強化宣傳教育,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等先進城市創建活動,以及學校、社區、廣播電視等媒體宣傳引導,廣泛宣揚城市與群眾俱榮俱損關系,增強群眾存在感。要加強人文關懷,持續抓好社會民生事業建設,注重解決群眾利益關系密切、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幫助城市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困難,在民生細節上用心用力,強化群眾對城市的認同。要給予群眾希望,在經濟收入、城市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實惠,幫助群眾增強信心,點燃干事創業的激情。
執筆人: 王勝君 市委辦公廳綜合三處處長
2017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