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琢,2018年哈爾濱市委黨校中青一班學習委員,現任哈爾濱市南崗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別看她身材瘦弱,卻“自帶光芒”,有著滿滿的正能量。老師和同學對她的評價是:作風過硬、愛憎分明的組工人;風趣幽默、聰明睿智的主持人;文風犀利、觀點鮮明的撰稿人;樂于奉獻、心地善良的好心人。
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學員的“大”世界。
見識過生活的甘苦
更懂得發展的擔當
小時候的王毓琢是“不愛學習、到處賺錢”的孩子——因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有祖父母、外祖父母需要贍養,高考時她放棄了老師重讀的建議,讀了一所本地大專。盡管如此,媽媽還是只拿得出王毓琢第一學期的學費。那時候,王毓琢在快餐店、咖啡店、大型超市瘋狂打工,在學校年年都得一等獎學金,但從未當過班干部——她怕耽誤掙錢。
大學期間,她創辦了自己的公務員考試培訓學校,開辦了自己的小印刷廠,既當主講,又當校長,不僅掙出了自己的學費、姐姐的生活費,還掙出了媽媽癌癥的手術費。畢業時,因為家里需要照顧,她放棄赴上海創業的計劃,通過公務員考試和省委組織部選調,進入南崗區新春鄉工作,一呆就是三年。
從困苦里摸爬滾打出來的王毓琢,見識過生活的冷暖甘苦,更懂得發展的責任擔當。從鄉長助理到組織部內勤、從政研室主任再到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王毓琢這位“草根部長”已成為勤奮的代言人。
人送外號“千斤頂”
綽號是領導送的。2016年10月,王毓琢由區委政研室主任交流到區委組織部任常務副部長。當時正是區(縣)換屆、籌備黨代會的重要時期,組織部負責選舉的全過程,政研室負責黨代會報告及所有會務材料的起草。經歷過換屆的人都知道,這兩項工作都是政治性、政策性、程序性極強的工作,每項干下來都得“扒層皮”,而王毓琢卻兩項工作一肩挑,白天帶著“部里”的干部捋程序、核名單、對選票,晚上帶著“辦里”的干部寫報告決議和會務材料,兩家干部輪流休息,她卻不能休息。換屆圓滿結束后,她笑稱自己瘦出了一個作家:8斤(巴金),而“千斤頂”綽號也從此叫響。
來之即戰,戰之能勝。王毓琢是領導眼中放在哪里都放心的“解決問題型領導干部”,臨危受命幾乎是王毓琢的工作常態——
2017年,因為監察委改革,區“兩會”提前,離開政研室一年多的她再度臨危受命,帶著37.5度的低燒,一天一夜寫完“全會報告”的初稿,大家紛紛驚嘆于她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文字功力時,領導卻了然:這是源于她對全區重點工作的深度參與和對區情的深度把握,正是她常干“不該干的活兒”,才有了這樣的積累。
黨校培訓期間,王毓琢的擔當體現在“計劃外”的活動中:無論時間多緊迫,她都能舉重若輕,精彩地展示給大家與眾不同的體驗,她的歡聲笑語中帶著理性思考,很多“金句”被同學們收藏。
到底多能寫?2016年5月份,她在為區委領導準備黨課提綱時將標題確定為: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隨后習近平的“七·一”講話的主題就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2017年12月,為黨代會營造氛圍,她的團隊將后三樓的標語之一確定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恰恰是黨的十九大部署的即將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她曾經一個人,5天時間包攬了一次區委全會所有的11個會務材料,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沒有不可能”
能寫,但不只是能寫!政研室、組織部、作風整頓辦,這三家全區公認、全年無休的“苦衙門”,多少干部專司一職已苦不堪言、殫精竭慮,王毓琢卻身兼三職,每項工作都贏得了上級部門和領導的高度認可,成為大家眼里的“沒有不可能”。她說,知識經濟時代并不缺少成才的種子,而是缺少使種子成才的土壤,組工干部不要總想著當伯樂,伯樂依靠的是個人力量,土壤依靠的是機制力量。
她到任后,干部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耙o寫字的人應有的尊重和體面”,她建立了首支文字綜合人才隊伍,大膽提出單獨評優、單列后備、單獨管理、同等條件優先提拔,得到區委領導支持,從此“不讓受苦的人受委屈”有了制度保障,南崗區也有了一批“寫字”的人。
“先把全區有‘證’的人都裝進庫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組工要點》中上下一般粗的“措施”被她全盤否定。一個月時間,她把全區持有各類專業證件的“能人”都挖出來了,一名通過司法資格考試、任職剛剛滿3年的干部,就被提拔到法制辦當副主任,領導說,你這“庫”還挺管用!
“五型交流”擺在了省委書記的案頭。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干部導向就會鮮明樹立?!敖Y構型、培養型、激勵型、預防型、政策型”五型干部交流方式,直指干部隊伍建設的“短板”,“雙零干部”概念經她總結提出,南崗區的“清零”行動今年春節后就登上新華網、人民網等20余家官媒,率先回答了中央提出的“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這個時代命題。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對“五型交流”專題予以刊發,省委書記張慶偉、省委常委王愛文同志均作了重要批示。
做優秀的干部
不做優越的干部
王毓琢的團隊描述她為“對自己下手有點狠”的人:“當我們堵在上下班路上靠廣播和音樂來排解煩躁時,她在車里聚精會神地聽著黨的十九大報告、黨章和干部基本情況的音頻文件,因為視力不好,她的大多數知識都是這么聽來的;當我們逛淘寶、刷微博朋友圈的時候,她剪輯的黨報和雜志的理論文章堆滿桌子,問她為什么不收好,她說記得住的才會收好,記不住的收起來也沒用;當我們每天哈欠連天需要咖啡提神時,她頂著十余根留置在頭上的針灸針,疾步于辦公室之間落實工作渾然不覺;當我們早上再賴床十分鐘的時候,她已經跑步一小時,問她失眠那么重為啥不多睡會兒,她說連體重都管不好,我怎么管你們;當我們‘雙十一’剁手后悔的時候,她默默加入‘春蕾計劃’資助失學女童、收養救助流浪小動物;當我們占據道德制高點質疑的時候,她是全區第一個擼起袖子獻血的處級干部,連補助都捐了出去;當我們抱怨被工作掏空失去自我的時候,她每天學習一小時專業知識,先后考取了司法資格、國家一級建造師、經濟師、心理咨詢師等跨專業、多領域的執業證書,兩年前,就是獵頭公司開價60萬年薪的‘金種子’……”
她是同學們眼中的“理論大神”,每次專項分組討論時,她不僅能將一個思想和理論的內容脫口而出,還能講清來龍去脈和發展演進;她是黨章黨規“點讀機”,知識競賽拔得頭籌,表現驚艷全場;她是組工干部心中的“掃地僧”,下屬常常會驚嘆部長有著“藏經閣”一樣的腦袋,裝的全是干部政策,她能一字不差復述干部條例政策原文,哪條規定在哪一部分都一清二楚,部內干部笑稱:我們部長,國際名牌的LOGO一個認不出來,但干部政策的規定全都說得出來;她是“中國組織人事”“老筆頭”等知名微信公眾號上的“網紅部長”,她的文章像一股清泉,從“心得體會”到“黨性分析”,甚至連主持詞都能一次次刷新閱讀點擊量。2017年12月,一篇題為《我們不一樣》的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心得體會,在擁有18萬粉絲的全國知名微信公眾號橫空出世,如驚雷炸響,引發熱評,“哈爾濱黨員之家”、“南崗E家”等微信公眾號紛紛轉載,全區上下史無前例地自發組織學習,區信訪辦的一位年輕同志會后馬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信訪辦主任感慨:現在能讓年輕人聽進去的“大道理”不多了。網友用“三觀比五官正,思想比套路深”來評價他們喜愛的這位“網紅部長”。
這三個月,黨校的保潔阿姨都知道,下課后,空蕩蕩的503教室里,總有一個瘦弱的身影在靜靜看書或者奮筆疾書,她就是中青班的學員王毓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