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展速度震驚世界,被稱為“中國奇跡”。全世界都想知道中國為何能實現迅速發展,中國的理論界要牢牢抓住話語權,以原創理論對“中國奇跡”從中國道路高度進行邏輯嚴密的解讀,構建完善的理論體系。
目前,意識形態紛爭的聚焦點在中國道路。我們要從理論上把中國道路闡釋清楚,才能更好地回應這個重大挑戰。建設意識形態首先要練好“內功”,只有把“內功”練好了,免疫力增強了,才能防御外面的“細菌”侵蝕。不少專家學者在研究如何防御“細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是必要的,應當肯定。但“練好內功”這方面準備得還不夠,免疫力還不高,對“細菌”的戰斗力還不強。黨的十八大以前我國學界的狀況,從一定方面來講,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其不足:學術依附有余而學術主體不足;學術被動有余而學術主動不足;學術自卑有余而學術自信不足。一些學者“言必希臘”“言必西方”,對西方的概念、范疇、理論、范式爛熟于心、了如指掌。這對拓寬我們研究的視野、提升世界眼光、吸收合理因素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然而,卻忽略了對中國傳統文化、黨的理論、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中國問題的全面深入研究。歸根結底,這是學術依賴心理作祟,是學術原創性不強的具體表現。缺乏原創精神的結果,就是學術主體性、學術自信、學術自我、學術主動性無法真正構建起來,學術話語權不強,學術成果服務現實能力不足,解釋當代中國實踐、中國經驗、中國奇跡與中國問題,會顯得“肌無力”。
講清楚中國奇跡、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話語,需要原創精神、原創空間、原創平臺。今天特別需要原創,尤其是思想上、學術上的原創。強化理論原創能力,才能修煉扎實的“內功”,而其核心,就是闡釋好“中國奇跡”、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和中國話語。我們要用中國話語表達中國理論,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道路,用中國道路解釋中國奇跡,用中國奇跡加強理論說服力。這樣的邏輯鏈,應是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核心,是練好內功的根本路徑。
“中國奇跡”的源頭是中國道路。從學理的角度看中國道路,其精髓可以概括為黨的領導力量、人民主體力量和市場的配置力量形成的合力。人民主體體現社會主義本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制度最大的優勢;市場配置則進一步優化了中國道路的發展潛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注重打牢這三大支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體現了這一點。
黨的領導為把控方向提供準則,為戰略定力提供依據,為發展自信提供保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注重把控方向,避免在根本政治問題上出現顛覆性、戰略性錯誤。有了這個思想武器,我們就能更加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和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堅持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戰略定力,總是從根本、全局、長遠來思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復雜環境中,要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增強政治上的定力;在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要鮮明,態度要明確,不能有絲毫含糊;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時要著眼大局,謀準大勢,把握好度;在制定政策時,要冷靜觀察、謹慎從事、謀定后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要平心靜氣、靜觀其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確定的正確方向充滿自信。只有充滿自信且敢于擔當,才會具有戰略定力,才能把控好政治大方向,才能避免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戰略性錯誤。
人民中心,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價值追求,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也是實事求是在當代中國現實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條紅線。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工作導向。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比嗣裰行膫戎貎r值維度。人民中心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生動表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價值遵循。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哲學高度,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人這一矢志不渝的價值理念,并站在我國發展起來以后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作出了體現時代、實踐發展新要求的創新性詮釋。中國共產黨人所講的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觀,內涵有四條。一是人民立場。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歷史發展的動力,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二是人民主體。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三是人民目的。一切為了人民,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使人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四是人民至上。把人民當做標準和尺度,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的市場配置體系,注重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打牢支點。我國所具有的比較優勢,首要體現在決策正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國家主導體制能舉國力辦成事關中國發展命運的大事,能解難題、辦大事、加速度。這種體制在引領社會方向、組織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和解決社會矛盾方面,在攻堅克難和凝聚力量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效率較高。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很快奠定了國家發展的基礎,1978年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這里。而如果權力過于集中而又缺乏有效制約,就容易導致官僚主義,進而導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成為發展面臨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努力補齊短板,如克服體制機制、黨的作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領域的短板,強調“協調發展”“精準脫貧”等就體現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