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將法治貫穿《決定》的始終,使法治體系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高度重視。
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與優勢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法治道路上艱辛探索,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和1954年9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確立和公民權利的創設奠定了根本法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社會革命,把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的歷史性任務突出地提到全黨全國人民面前,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歷史性任務。2011年3月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鄭重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如期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謀劃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截至2018年4月底,共制定法律28件,修改法律137件次,制定修改行政法規266件次,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完善。這些成就的取得,開辟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境界,凸顯了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p>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使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使國家治理者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制度治理國家,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制度運行的一個過程,實施的一種狀態,取得的一種效果。法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實現制度之治,要圍繞法治、依靠法治、運用法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法治的引領、規范和推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十三個堅持和完善與法治緊密相連,需要法治保障。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被確定為治國理政的四大戰略布局之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要實現這些基本要求,必須著力解決以下問題,并實現相應體制機制制度的完善:
一是確保憲法全面有效實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于統帥地位,唯有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才能彰顯法治建設魅力,筑牢法治社會根基。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嚴厲追究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健全并落實保證憲法全面實施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體制機制。
二是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傲⑸品ㄓ谔煜?,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蓖晟埔詰椃楹诵牡闹袊厣鐣髁x法律體系,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以良法保障善治?!皥猿挚茖W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廢釋并舉”。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筑牢法律基礎。
三是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公平正義是法治的生命線。要健全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制度,是《決定》首次提出的,這實際上關注到了法治的本質,而法律就是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巴椒ú荒芤宰孕小?。如果沒有保障體系,法治就難以實現。所謂良法善治,善治就是要實現公平正義,要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方面健全相關的體制機制,形成有效的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機制。
四是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嚴格執行和全面遵守。要保證法律全面公正實施,就必須切實加強監督,以保證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得到依法正確行使,保證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這次中央全會提出了許多重要舉措:比如堅決排除對執法司法活動的非法干預,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從而維護法律權威、保證法律實施。要求不斷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特別是要求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以“關鍵少數”帶動全社會嚴格執行和遵守法律。提升為人民群眾法律服務的能力,從而夯實依法治國的群眾基礎。
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與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敝袊伯a黨作為當代中國唯一的執政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當前國家治理實踐中最為重要的治理主體之一,其自身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必須符合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提升黨依法執政能力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要前提、當然之義和有力保障,也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在科學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鄭重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黨的文件形式第一次全面和系統地闡述了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各項主張,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是黨依法執政的“總抓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為進一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在法治軌道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