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放在突出位置,提出“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目標任務。這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必須準確把握的關鍵和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框架,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發展奇跡和政治穩定奇跡,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強大生命力。站在新的起點上,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這既是新時代鮮明的理論宣示,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大的實踐成果,更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系統的制度安排。
新時代鮮明的理論宣示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全會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這既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也是對我國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經驗的深刻總結,同時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四梁八柱中,黨的領導居于頂梁柱的位置。全會構建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13個方面的“堅持和完善”,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我們制度的首要堅持。黨的領導制度是國家的根本領導制度,統領和貫穿其他12個方面的制度。只有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方能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在這里就明確回答了“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完善和發展黨的領導”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戰略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最大的實踐成果
黨的領導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70年來,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新中國各項事業才能蓬勃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在古老的東方大國扎根生長并不斷展現強大生機活力?!包h領導一切”這一概念在黨內最早出現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在1942年9月1日通過《關于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根據地領導的統一與一元化,應當表現在每個根據地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一切的黨的委員會?!秉h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改革的推進,我們黨對黨的領導方式進行了一定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教訓。一段時間以來,有的人在黨的領導這個問題上諱莫如深、語焉不詳甚至搞包裝,沒有前提地搞黨政分開,結果弱化了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方面,作出了艱苦的努力。黨中央果斷提出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大政治要求,以鮮明問題導向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澄清模糊認識,調直了彎路,奪回了丟失的陣地,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機制,增強了全黨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樹立起了黨中央的權威。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對黨的地位和作用的進一步自覺體認,體現了黨在新時代的歷史責任擔當;新修訂的黨章,也在總綱的最后一段關于“黨是領導一切的”,作了明確修改,突破了原有的限定。尤其是近一年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明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項工作勝利完成。這一切的實踐努力,為“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要求全面體現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中”做了鋪墊。
黨的十九大以來系統的制度安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秉h的建設,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根本保證。全會提出,必須堅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以此為方向,進一步提出了構成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基本要素的六個方面制度。
黨的領導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踐的,體現在國家治理的機構設置、體制機制當中,貫穿于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覆蓋、全過程影響的堅強有力的領導形態。一是加快總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做法與經驗,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確保全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制度化、錘煉忠誠干凈擔當政治品格常態化。二是突出“四個意識”,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推動黨的制度建設,構建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黨內制度體系,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三是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強化黨中央對黨和國家工作的全方位領導,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完善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制度,健全各級黨委議事規則。四是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重點完善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核心的各項民主執政制度,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治國理政,不斷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五是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著重健全貫徹新發展理念、依法執政、群眾工作、風險防控等制度體系,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升執政水平。六是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構建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并強化制度剛性和制度執行,決不能讓黨內法規制度成為“稻草人”,而要讓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以上制度安排,體現了新時代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同時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體現了從制度層面對以黨的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治理體系進行的頂層設計、整體規劃。這里可以從三個層次理解:一是樹立集中統一領導的權威,突出了核心作用;二是強調了黨的初心使命、堅持人民性的制度建設,鞏固了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三是強化了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安排。這六方面三個層次的設計,解決了“黨領導一切”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能夠凝聚起民族復興的強大能量。打鐵必須自身硬,黨領導偉大社會革命,同時進行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增強黨的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