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四個偉大”對貫徹落實
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出的新要求
?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哈爾濱市行政學院)
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教授 李天明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把黨建設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黨的政治路線的根本保證,是黨和國家全部事業的根基所在,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各級黨組織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政治優勢,不斷通過偉大自我革命實現領導偉大社會革命,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奠定組織基礎,激發全黨的奮斗精神,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更實的工作作風,更飽滿的工作熱情,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偉大夢想不懈奮斗。
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是進行“四個偉大”必然要求
“偉大斗爭”著眼于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所應有的精神氣概和精神狀態,回答的是我們“怎么干”。偉大事業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必由之路,回答的是黨的執政主題“干什么”?!皞ゴ蠊こ獭卞懺斓氖侵袊厣鐣髁x事業堅強領導核心,回答的是“誰來干”?!皞ゴ髩粝搿笔前倌陫^斗目標,回答的是我們“干成什么”。從“四個偉大”之間的內在關系和邏輯看,“四個偉大”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皞ゴ蠊こ獭敝陵P重要,具有決定性作用。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必須符合和服務于“四個偉大”的新要求,充分體現在推進“四個偉大”的實際行動中。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開展“四個偉大”必須要依靠強有力的組織來實現。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依靠黨的組織路線來保障,通過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實踐證明只有建立嚴密和完善的組織體系,才能更好地踐行黨的組織路線。我們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歷來高度重視黨的組織建設,形成了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嚴密組織體系。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黨中央是整個組織體系的大腦和中樞,是組織體系的核心,具有和發揮著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無論處在哪個領域、哪個層級、哪個單位、哪個組織,都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做到“兩個維護”。黨的地方組織的根本任務是保證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要切實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黨組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發揮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整個組織體系的根基和基石,是一切工作的落實者和承擔者,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整個組織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通過基層黨組織予以落實,同時也必須落實到基層黨組織之上?;鶎狱h組織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是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基層的最根本依托?;鶎狱h組織要按照黨的十九大要求,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層組織,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系,創新活動方式,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圓滿完成黨章規定的各項任務,確保黨的路線政策方針和決策部署能夠落實到基層。
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必須要清醒認識到,新時代黨的建設面臨著許多復雜的形勢和任務,需要解決許多重大的課題。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黨內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多變;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特別要看到,在新時代進行偉大社會革命,涵蓋領域的廣泛性、觸及利益格局調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問題的尖銳性、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艱巨性、進行偉大斗爭形勢的復雜性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就必須更加注重黨的組織體系建設,著力解決一些領域黨的領導落實不到位,在基層還存在“中梗阻”等問題,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位,把黨的建設落到實處,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行。
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進行“四個偉大”關鍵因素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黨的干部隊伍是黨執政興國和國家治理的中堅力量,其政治素質、執政能力與領導水平直接決定著黨的組織路線執行。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能夠激發干部干事創業內生動力,樹立和運用正確的選人用人標準是正確選人用人的基本遵循和關鍵。偉大的事業必須依靠偉大的黨來領導,依靠“先鋒隊”來帶領,依靠偉大的人民來實現。落實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各項任務,推進“四個偉大”,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培養造就一支符合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忠誠干凈擔當、數量充足、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干部隊伍,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這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百年大計,也是進行“四個偉大”現實和長遠的必然要求和關鍵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貫徹新時期好干部標準,落實黨管干部原則,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改進干部推薦考察方式,堅持“凡提四必”,堅決糾正“四唯”等選人用人偏向,防止干部“帶病提拔”,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加強干部管理監督,選人用人狀況和風氣明顯好轉,為做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也要清醒看到,面對“四個偉大”的新使命新任務,一些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擔當、干事本領、精神狀態、工作作風還存在著不足和差距,迫切需要加以解決。從當前的干部隊伍來看,改革開放前入黨和參加工作的干部已經或將要退出崗位,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輕干部成為干部隊伍的主體。他們受過高等教育,思維活躍,勇于創新,為干部隊伍注入了生機活力,同時也相對缺乏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鍛煉,有的缺乏基層和艱苦地方的鍛煉,有的做群眾工作本領不夠強,有的擔當作為的底氣還不足。一些地方和單位對年輕干部工作重視不夠,還存在重選拔輕培養和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等現象。進行“四個偉大”就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更長遠的眼光、更有效的舉措,及時發現培養、源源不斷選拔使用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優秀年輕干部,把各方面各領域優秀領導人才聚集到執政骨干隊伍中來,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提供干部保證。
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是進行“四個偉大”必然選擇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匯集英才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任務是長期而艱巨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進行“四個偉大”,贏得國際競爭主動、實現民族復興,必須依靠各方面的優秀人才不懈的努力,必須匯集各方力量和智慧。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世界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能不能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實現夢想,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只有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建設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于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人才的競爭,關鍵是體制機制的競爭。只有搶抓機遇、贏得優勢,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才能最大限度把廣大人才的報國情懷、奮斗精神、創造活力激發出來,才能造就一大批高層次創新型科技領軍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等,形成門類齊全,能力水平優異的人才隊伍。進行“四個偉大”是長期的、艱巨的,只有以更高的站位、更寬闊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才能集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良好局面,不斷匯聚推動發展實現振興的智慧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