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矗立在新時代的法治豐碑
?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哈爾濱市行政學院)
政治和法律教研部負責人、副教授
楊娜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即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國新時代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是保障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是回應現實需要的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民法典是新時代
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曾在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但因為制定法典的各方面條件不完全具備而沒有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法治建設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撰民法典。此時,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了重大戰略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在2007年、2009年相繼出臺,民事領域的單行法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下,2015年3月民法典編撰工作正式啟動。2017年《民法總則》經審議通過,完成了制定民法典的第一項重要工作。2018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初次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典。民法典是新時代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是新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必將在我國法治建設的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民法典是保障
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
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我國全面依法治國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民法典在立法的過程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理念貫穿始終。首先,在立法程序方面,為了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民法典在起草過程中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確保民法典充分反映人民意志。其次,在立法內容方面,民法典不僅對公民從出生到死亡享有的民事權利都作了事無巨細的規定,而且對于胎兒的權利也做出了特殊的保障性設計,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贝送?,民法典在編撰過程中還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對于自然人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人格權益進行了細致的規定。人格權獨立成編在全世界民法典中是首創,充分體現了我國民法典對于公民人格權的嚴格保護。
民法典是推進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法律是國家制度的集中表現形式,也是最高形態。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重點就是要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現代化。民法典的出臺對于我國以往主要的民事基本法律和單行法律進行了系統的整合和修訂。這種整合和修訂不是“打補丁”式的小修小改,而是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以及民法典系統性要求進行的全方位調整。在《民法典》7編1260個條文中,對現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作“非實質性修訂”的約有409條,占全部條文數量比例約為32.5%。對現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作“實質性修訂”的約有246個條文,占全部條文數量比例約為19.5%。新增條文148個,占全部條文數量比例約為11.7%。如此規模的修法活動,不僅全面完善、協調了我國民商事法律制度,而且在維護私權的同時劃定了公權的邊界,總體上提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協同性和整體性,從法律體系的層面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民法典是回應現實需要的
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一些紛繁復雜的矛盾和問題,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多元化,信息化發展對于民事法律關系調整也提出了新要求。為了適應這些發展變化,民法典出臺了新規定、制定了新規則、彰顯了新特色。首先,民法典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如明確了高空拋物責任義務、完善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規定、加大了對于債權的保護力度、完善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等。其次,民法典回應人民期待,著力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多元化期待。如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增加了環境侵權的懲罰性賠償規則、強化了對債權實現的保護力度、完善了遺贈扶養協議制度等。最后,民法典適應時代發展,著力回應信息化對于民事法律關系調整提出的新要求。如將數據及網絡虛擬財產納入了法律保護范疇、完善了電子合同的訂立及履行規則、完善了網絡侵權責任制度等。民法典中的這些創新規定,適應了時代的發展變化,積極回應了現實的需要,努力讓每個人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幸福。
民法典是我國法律體系中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但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在立法方面,還需不斷完善相關的配套、補充、細化規定。在執法方面,各級政府要把民法典作為行政管理活動的重要標尺。在司法方面,各級司法機關要嚴格依據民法典公平公正地審理民事案件。在普法方面,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讓人民群眾把民法典作為最重要的行為指引和規則指引。只有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這部法典才能切實保障私權規范公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來源:《哈爾濱日報》理論???科研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