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政治和法律教研部講師
楊江瀅
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將健全優化協同高效的政府職能體系作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建設人民滿意服務型政府的首要之策,這既是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深刻把握,又是立足我省實際作出的科學部署,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合理配置政府職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優化政府職能體系的過程是對政府進行科學職能定位的過程,是政府履職盡責、更好發揮作用的起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政府職能進行了科學定位,黨的十九大直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都對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能體系進行了重點部署,將政府職能集中于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優化政府職能體系一方面要通過法治化途徑來落實,要實現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另一方面是要將著力點放在優化協同高效上,優化意味著科學合理、權責一致,協同意味著有統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職到位、流程通暢。推進優化協同高效,要將行政體制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結合起來、同步推進,把轉變政府職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一、優化政府職能體系要把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解決政府“越位”問題
優化政府職能體系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要將行政體制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方向協同推進,關鍵就是要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解決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的問題。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與這一要求相比,我們的政府職能轉變仍然存在對微觀經濟事務干預過多過細的問題,市場和社會發揮作用還不夠充分。政府要形成明確的權力邊界意識,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對于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調節的事項、社會組織可以替代的事項、公民法人在法律范圍內能夠自主決定的事項,政府的手不能伸的過長,原則上都不應設立行政許可,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審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發揮政府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省應對經濟下行帶來了更大壓力,在這樣的現實考驗面前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務必要實現政府權力謙抑,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放水養魚”而不是“涸澤取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優化政府職能體系要把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解決政府“缺位”問題
優化政府職能體系要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把該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要嚴格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要深化行政執法改革,全面貫徹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加強違法懲戒,營造市場良性運行和優勝劣汰的良好環境。政府對營商環境產生經常性、直接性、廣泛性影響,是營商環境的責任主體。要著力改善營商環境,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體制機制。要貫徹國務院和我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健全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的長效機制,完善營商環境考核評價體系。要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核心,以創新創業和生產生活的人文化、便利化為導向,大力優化政務服務,推動政府系統性標準、流程、效率再造,促進政府服務整體提升。要將好的經驗做法進行制度固化,完善落實領導干部走流程制度,推進“網上辦、當場辦、就近辦、限時辦、一次辦”,實現“最多跑一次”和“辦事不求人”。要深化商事制度、投資和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制度改革,制定招商引資項目服務保障條例,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要想方設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清理和廢除制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不斷完善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要立足我省實際補足短板,積極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競爭、同等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
三、優化政府職能體系要把該提供的公共服務提供到位,解決政府“錯位”問題
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能僅停留在政府理念層面,要落實到政府履職盡責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上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要求,首先需要政府提供更加精準的公共服務。要優化政府在教育文化、就業收入、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職能。年初以來,疫情防控成為頭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全省上下團結一致,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成果,要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出發,不斷總結經驗和做法,構建常態化疫情防控制度體系,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加快構建疾病預防控制、早期監測預警、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為重點的公共衛生體系。其次,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編制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及辦事指南,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便利化、規范化、智能化,著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要深入推進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將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困難群眾傾斜,努力促進全社會收益機會和權利均等。再次,要運用數字賦能,加快推進“數字政府”“透明政府”建設,促進政務大數據管理、共享、應用制度化、法治化,打造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升政府服務的執行力和公信力。要特別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環境就是民生,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我省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要大力推進環境保護。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使人民群眾真正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