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現實推進與實踐經驗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李桂芹
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圍繞著“中國如何走向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結合近現代中國的特殊國情,確立了中國式的經濟現代化發展道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實現了經濟現代化的重大飛躍。建黨百年來,我們黨經濟現代化的創新發展,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百年歷程中,我們黨不斷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推進;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對中國共產黨經濟現代化的發展過程進行梳理與總結,對新時代的現代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建黨百年來黨的經濟現代化的實踐推進
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積極推進經濟現代化的實踐,在百年歷程中積極探索經濟現代化的發展?;仡欬h的百年發展歷程,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核心,不斷推進我國經濟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革命戰爭年代的經濟現代化實踐
我們黨領導推進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與我國現代化發展實際相結合,尋求正確的中國現代化發展道路,推動我國現代化不斷發展。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報告中指出,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革命戰爭年代的現代化實踐,最重要的是加快我國工業化的發展進程,為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轉型。我們黨掌握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翻開了新的篇章。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經濟現代化的實踐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不斷推進,實現了從國家工業化到“四個現代化”的轉變。新中國的成立加快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1964年,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他指出把我國建設成具有“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1966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三個五年計劃,明確提出要逐步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間,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在艱難曲折的發展環境中,逐步形成了現代化建設賴以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國內發展環境,在現代化發展階段,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長期的實踐探索,在“四個現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為我國現代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時期經濟現代化的實踐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實現了我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我國現代化事業邁出新步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獨特經驗的積累,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從改革開放到21世紀初,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設計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明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當今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管理方法和經營方式?!?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實行國企改革,逐步推進我國企業現代化建設。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把實施西部大開發作為一項戰略任務。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是黨中央對鄧小平“兩個大局”戰略思想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貫徹落實,是新世紀全面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一時期我國現代化進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10年我國GDP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新時代的經濟現代化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現代化建設邁入新征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勾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藍圖,確立了“兩步走”的新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的現代化緊緊圍繞“兩步走”戰略,確立了新的現代化發展目標,提出了現代化的新內涵。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取得了航天、電子科技、探月工程、通信設施等標志性成果,2020年我國實現了現行標準下農村人口的全面脫貧,開始邁向了“兩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到2035年基本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一步明確了黨和國家的奮斗方向和戰略任務,中國由此開創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新時代。
建黨百年來黨的經濟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堅持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現代化的領導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仡欬h的百年發展歷程,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是因為: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證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制定國家大政方針。第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了政治保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制度支持。第三,中國共產黨是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者。我們黨始終堅持從嚴治黨的基本方針,提高黨的現代化執政水平,把我們黨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大優勢,轉化為推動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的動力。
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推進經濟現代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百年的發展征程中,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就是因為我們黨把握住了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把改革作為強國、富民的重要力量源泉。新時代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百年來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成就。2020年我們實現了現行標準下農村人口的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國力提升,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這一切,要歸功于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百年來我們黨在現代化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新時代我國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增強四個自信,開啟新時代背景下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現代化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實現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要把滿足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推進現代化的目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最終是要造福于人民,是要更好地滿足新時代背景下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隨著新時代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