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對國有企業領導的歷史演進和經驗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教授
李天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提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九個必須”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我國國有企業是由中國共產黨親手建立的,在黨的領導下,國有企業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不斷成長壯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和國家可以信賴和依靠的重要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堅持黨對國有企業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的歷史?;仡欬h對國有企業領導歷程,總結經驗,對新時代全面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在實踐中不斷發展
我們黨在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對國有企業領導的發展歷程可分為初始創立階段、艱辛探索階段、調整完善階段、加強鞏固階段和創新發展階段。
新民主主義時期的初始創立階段。早在20世紀30年代土地革命時期,在革命根據地的中央蘇區,我們黨就興辦了一批軍需民用工業和商業企業。為了加強領導,出臺了《蘇維埃國有工廠管理條例》《蘇維埃國家工廠支部工作條例》,實行“三人團”(廠長、黨支部書記、工會委員長)公營企業領導制度。廠長負責廠內一切事務,有最終決定之權??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帟r期,我們黨建立的公營企業無論是涵蓋的領域以及數量都有很大的發展。在此階段,公營企業一直實行的是廠長負責制,即“一長制”。雖然后來相繼建立了廠務會議制度和工廠管理委員會制度,但本質上沒有改變廠長負責制這一原則。公營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并沒有明確,黨對企業的領導呈現隱形化的特征。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艱辛探索階段。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黨和國家對國營企業的領導和管理沿襲了建國前的工廠管理委員會制度,實行廠長負責制。1956年,黨的八大《黨章》首次對企業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作出了規定,提出了“企業黨組織應當領導和監督本單位的行政機構和群眾組織”。用“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取代之前一直延續的廠長負責制。這種領導體制加強了黨委統一領導,同時也容易產生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的界限。這一階段,我黨經過艱辛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國有企業黨組織為核心的國有企業集體領導制度。
改革開放前期的調整完善階段。改革開放初期,黨將國營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將廠長負責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明確指出:“企業黨組織的作用是保證監督,不再對本單位實行一元化領導,而應支持廠長、經理負起全面領導責任?!睆亩Y束了黨對國營企業一元化領導機制。198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頒布,從法律層面確立了廠長(經理)負責制的法律地位。但由于諸多因素,實踐中出現了企業黨組織作用被削弱和淡化的現象。在這一階段,隨著廠長負責制的全面推行,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的地位逐步實現了由領導核心向監督保證的過渡。
改革開放后期的加強鞏固階段。為了糾正黨組織作用被弱化的錯誤傾向,1989年8月,黨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中,首次明確了“黨在企業的基層組織處于政治核心地位”。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把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寫進了《黨章》。1993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將“國營企業”修改為“國有企業”。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為國有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為了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黨章》將“堅持和完善廠長(經理)負責制”,修改為“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廠長)依法行使職權”。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參與決策、帶頭執行、有效監督的有效途徑,一系列法規文件隨之相繼出臺。在這階段,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完成了黨組織的地位作用由監督保障、政治核心到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并存的逐步轉變并得到加強。
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創新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不斷創新。2013年中共中央下發了《關于中央企業黨委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見》。2015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2016年10月,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成為新時代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基本遵循。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首次將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寫入《黨章》,明確指出:“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依照規定討論和決定企業重大事項”。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2020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了《關于中央企業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見(試行)》。在這階段,黨的最新理論成果不斷涌現,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在創新實踐中蓬勃發展,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領導的經驗
鞏固執政基礎必須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從國有企業發展的歷史來看,工人階級一直是領導階級,國有企業產業工人最為集中,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目前,我國擁有4000多萬職工,近80萬個基層黨組織,1500多萬名黨員,是一支最聽黨的指揮,在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挺得住、打得贏的基本隊伍。因此,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就必須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為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重要的政治保證。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必須毫不動搖。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必須堅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培育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一流企業的政治保證。進入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發揮得更為突出,黨的建設領航改革發展,企業規模效益持續提升,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為218.3萬億元,營業收入為59.5萬億元,利潤總額為3.5萬億元。2020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有企業有80家入圍,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國有企業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國有企業必須發揮好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睆膰衅髽I的發展歷程來看,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始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政治資源。與西方企業相比較,我國國有企業具有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理論優勢和政治優勢,二是思想優勢,三是組織優勢,四是監督優勢,五是群眾工作優勢,這五個方面的優勢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出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制度活力。新時代國有企業必須堅定不移地繼承和發揚這個光榮傳統,發展和擴大這一獨特優勢,不斷強“根”固“魂”,才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貢獻。
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必須與現代企業制度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把企業的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中?!边@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國有企業的本質特征決定的。堅持黨的領導與現代企業治理相統一,國有企業必須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之中,落實到各個環節,明確黨組織在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工作權責和方式,使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和公司治理體制,正確處理黨委會與董事會等其他公司治理主體的關系。要選拔、培養政治可靠、業務過硬、德才兼備的領導干部,配強領導班子,確保黨的領導落到實處。
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必須在實踐中創新發展?!按蜩F還需自身硬”。只有加強國有企業黨組織自身建設,把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帶領黨員干部和員工真正擔負起國家賦予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加強政治建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方向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要加強思想理論武裝。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黨員干部。要加強制度建設,創新黨的建設制度與現代企業治理制度結合方式,把黨的領導有效地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增強企業領導班子的整體合力。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牢牢把握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三大核心要素,主抓基層不放松。要創新黨建工作機制,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防止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兩張皮”。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黨委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紀委履行監督責任,落實落細“一崗雙責”,在國有企業中將從嚴治黨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