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推進鄉村振興惠農富民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李桂芹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哈爾濱市委十四屆十次全會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部署了一系列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其中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推進鄉村振興惠農富民。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十四屆十次全會精神,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改善和保障民生水平,使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加快發展縣域經濟
市委十四屆十次全會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我們要結合我市實際抓好落實,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產業層次、增強財政實力。
?。ㄒ唬﹫猿职旬a業項目建設作為突破口,全力招商引資上項目。實施“工業立縣、工業強縣”戰略,聚焦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歷史文化傳統等優勢謀項目,突出抓項目、強園區、優環境、惠民生、補短板,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速度、總量、產業層次、財政實力全面提升,營造競相發展、爭先晉位的良好氛圍。積極落實“百千萬”工程,狠抓產業招商,制定農業項目招商圖譜。以“兩頭兩尾”為抓手,聚焦產業鏈和產業集群謀項目,以項目建設帶動縣域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
?。ǘ┩苿愚r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支持玉米、水稻、乳、肉等優勢主導產業發展,把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打造成第一支柱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做精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蔬菜、鮮食玉米、食用菌等特色種植。加大對中藥材產業扶持力度,強化基地建設,發展初加工,培育“龍九味”品牌,推動中藥材產業加快發展。打造北緯45°椴樹成熟蜜黃金產業帶,做強柞蠶桑樹產業鏈。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引導產能向農產品加工園區集聚。集中建設好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開展“百村千社萬戶”示范典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將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鏈。
?。ㄈ⑧l村振興與農民增收結合起來,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按照“減玉米、增水稻、增大豆、增蔬菜和經濟作物”的調整思路,穩步提升優質高效作物面積,重點增加優質高效水稻、高油大豆種植面積,有效擴大棚室蔬菜、食用菌、漿果等優勢果蔬品種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推動“兩牛一豬一禽”規?;瘶藴驶B殖場建設,加快畜禽良種化進程,嚴格飼草飼料標準,加強養殖環節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升現代畜牧業發展質量,推動畜牧產業穩量提質增效。大力發展方正銀鯽、鱖魚等特色養殖,促進地方名特優漁業養殖規?;?、產業化。以近郊、哈北、哈東南三大林業產業經濟區為重點,不斷完善林下經濟產業鏈條,發展食用菌、堅果、北藥、苗木、花卉等特色經濟作物。鼓勵農民外出務工就業,切實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
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堅持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深入實施村莊規劃引領、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公共設施建設、鄉村善治建設、鄉村文明建設“五項行動”,持續改善鄉村面貌。
?。ㄒ唬┘涌焱七M村莊規劃工作。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聚焦提升類村莊等建設需求量大的要加快編制,實現應編盡編。對暫時沒有編制規劃的村莊,嚴格按照縣鄉兩級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設管控要求進行建設。編制村莊規劃要立足現有基礎,保留鄉村特色,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切實保護特色村、民俗村傳統風貌。按照規劃有序開展各項建設,嚴肅查處違規亂建行為。嚴格規范村屯撤并,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行推進村莊撤并、強迫農民上樓。嚴格規范撤并程序,探索建村設鎮的有效途徑。
?。ǘ嵤┺r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鄉村振興是民生大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民生大事。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以一、二類縣為重點,以室內水沖廁所改造為主,組織開展農村改廁試點示范,探索適合北方高寒地區改廁模式。推進垃圾革命,開展就地分類、源頭減量試點,全市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梯次推進污水革命,開展以生態化、資源化為導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做好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廁有效銜接,提高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
?。ㄈ┘訌娻l村公共設施建設。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支持鄉鎮通三級路、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和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建設一批旅游路、產業路、資源路。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培育特色產業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路、水、電、氣、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面向有條件、有需求的農村,逐步推動千兆網絡建設覆蓋,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大棚房“回頭看”的部署要求,在規定時限內打好打贏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攻堅戰。
?。ㄋ模┘訌娻l村治理能力建設。堅持縣鄉村聯動,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鄉鎮和村,提高鄉村治理效能。發揮縣級“一線指揮部”作用,落實領導責任,強化抓基層的工作導向,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建立縣級領導干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發揮鄉鎮為農服務中心作用,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整合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統一管理平臺,實現“一站式”辦理。強化村級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村規民約,推進村民自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扎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
?。ㄎ澹┘訌娦聲r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在鄉村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民間藝術、鄉土文化,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結合起來,賦予中華農耕文明新的時代內涵。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廣積分制、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做法,加大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治理,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ㄒ唬┙⒔∪柟掏卣姑撠毠猿晒L效機制。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摘帽不摘責任,防止松勁懈??;摘帽不摘政策,保持政策連續性,防止急剎車;摘帽不摘幫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監管,防止貧困反彈。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開展定期檢查、動態管理,合理確定監測標準。形成工作閉環,確保動態清零,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
?。ǘ╈柟掏卣姑撠毠猿晒l村振興有效銜接。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注重產業后續長期培育,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以脫貧縣為單位規劃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完善全產業鏈支持措施,建設一批中草藥、馬鈴薯、高端肉牛、蔬菜等特色種養基地。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加大對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用好致富帶頭人實訓基地,繼續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培育區域勞務品牌。搭建用工信息平臺,強化就業服務,加大脫貧人口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
?。ㄈ┲μ嵘撠毜貐^整體發展水平。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根據區位條件、經濟發展水平、農業農村發展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等方面情況,在脫貧縣中確定若干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集中支持,增強其區域發展能力,確保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不掉隊。建立跟蹤監測機制,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進行定期監測評估。到2025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脫貧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全市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更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