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繪就綠色生態哈爾濱新畫卷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文化和生態文明教研部講師
由洪佳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不斷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努力探索生態建設與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思想,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恰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哈爾濱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1年第五次集體學習就深入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行了集體學習,提出要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哈爾濱、擦亮哈爾濱綠色生態城市名片。
“兩山”理念書寫了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思想發展和建設的“中國方案”
縱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思想的發展脈絡,大體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局部執政條件下進行經濟建設過程中開展護林造林、水利建設等實踐活動,讓生態環境保護思想萌芽而生;二是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這一階段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關于資源開發利用、資源節約以及環境保護的探索,為之后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三是從改革開放到黨的十八大召開這一階段黨不斷深化和總結生態文明建設規律,將環境保護確定為國家一項基本國策,建立并完善生態法律體系,先后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生態思想,推動了生態文明思想理論化、體系化、法治化和科學化發展。四是進入新時代形成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賦予了生態文明新內涵、新定位,為推動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方向。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百年生態建設與社會經濟的探索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條貫穿其中的核心原則就是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而“兩山”理念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正是對這一問題的準確回答和理論升華,生動地體現了生態與經濟的有機統一,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為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指明了新路徑。2016年5月,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發布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認為,以“兩山”為導向的中國生態文明戰略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版本”。
踐行“兩山”理念是新時代哈爾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路徑選擇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這也是城市發展的根基和最核心的競爭力。哈爾濱市是農業大市、生態大市,豐富優質的農業資源和大自然渾然天成的冰雪資源、生態資源是哈爾濱經濟發展的天然生態優勢。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作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將“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作為新時代推進東北振興的六大“藥方”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哈爾濱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深知破題“兩山”理念的關鍵是如何實現轉化,即解決如何使“綠水青山”高品質、高效率地轉化為“金山銀山”,反過來如何利用“金山銀山”反哺、呵護“綠水青山”的問題。在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方面,哈爾濱市以護美綠水青山、壯大金山銀山為引領,秉持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要求,在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尤其是黑土地保護上下大力氣;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依托農業資源優勢聯合工業,在綠色農產品深加工上要效益;大力發展以冰雪旅游為拳頭產品的全域生態旅游,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護美綠水青山,以高品質綠水青山打造高質量金山銀山
肥沃的黑土地是哈爾濱農業發展的突出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為了保護好耕地里的“大熊貓”,哈爾濱市從農業資源環境修復治理的高度對黑土地實行戰略性保護,夯實了生態基底。大力推進農業“三減”行動,截至2020年,全市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業“三減”示范面積達到602萬畝。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廣深松深翻,加大秸稈還田力度,推進畜禽糞污有機肥施用,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分作物分品種集成組裝先進栽培技術模式,突出生態修復和耕地質量提升。同時,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農村生態環境整治、發展循環農業以及堅決落實國家天然林停伐要求開展林下經濟方面等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大氣、水環境和土壤環境污染整治上,哈爾濱相繼制定并啟動了《重污染天氣梯次限產、停產重點排污單位名錄》《阿什河水體達標方案》《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8-2020)》等,對于存在“散亂污”問題企業進行綜合整治,通過關停、搬遷、升級等一系列措施促使企業穩定達標排放,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模式,保障了在資源環境承載范圍內,“綠水青山”高效、可持續地轉化為“金山銀山”。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
首先,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高效生態農業是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經濟學規律,將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哈爾濱市鼓勵各區(縣)在充分利用地區區位、生態優勢的基礎上,以高效種養模式生產優質產品,積極開展農業合作社探索,建設規?;r業生產基地,推動農業集約化、標準化、循環化發展,壯大農業經濟,實現產量高、營養高、效益高。涌現出了依托“北緯45度”黃金奶牛養殖帶的雙城全國奶牛生產第一縣和阿城中藥材基地示范縣等在全國叫得響的農業生態品牌。
其次,將綠色農產品深加工作為主導產業加以培育,發展高效生態工業。
食品工業的發展標志著區域農產品轉化能力和增值幅度。發展食品工業,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農產品的減損和增值、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擴大農民就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哈爾濱立足農業大市的實際,依靠農業優勢,聯合工業,在綠色農產品轉換上做文章,延長了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保證了供應鏈,成為哈爾濱自然優勢、生態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轉變的“金鑰匙”。以“食品工業之都”雙城為代表的哈爾濱縣域經濟通過發展食品產業打通“兩山”轉化通道的成效喜人。目前,雙城已經形成了集乳、酒、肉、蛋、飲品、調味品、休閑食品、糧食加工、綠色有機蔬菜等九個食品產業集群,打造了一批10億級、30億級、50億級以上重量級龍頭企業,食品產業已經成為雙城經濟的“第一增長極”。
同時,瞄準市場需求,以科技創新為主動力,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推動原有資源型企業轉型升級。在哈爾濱,有一個鄉村振興的典范——從“光腚屯”到“小康村”華麗變身的尚志市元寶村。上世紀80年代,元寶村依托鄰近林區的地理優勢通過發展木材加工業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穩健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億元村。自“黑龍江森工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政策出臺后,元寶村進口木材運輸成本提高了3倍,面臨經營困境。村集體企業通過去產能、提效益、做高端產品代工等舉措轉型升級,雖然成本提升了,但是每支鉛筆出廠均價從8分漲到了2角,效益反倒更高了,實現了元寶村工業的綠色轉型。
再次,大力發展以冰雪旅游為拳頭產品的全域生態旅游。
冰雪旅游無疑是哈爾濱生態旅游的拳頭產品。自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3月7日在參加全國兩會黑龍江代表團討論時指出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以來,哈爾濱的“冷資源”迸發了強烈的“熱效應”,冰雪旅游成為了新時代文旅融合的旗艦,冰雪觀賞、冰雪休閑、冰雪運動、冰雪賽事、冰雪商貿、冰雪文化等等依托冰天雪地的文旅發展已經成了這座城市的特色烙印,冰雪旅游的大發展展現了哈爾濱在冰雪中挖掘火熱經濟的探索和智慧。
冬有賞冰樂雪、夏有避暑康養。哈爾濱“冰城夏都”的旅游城市形象已經在生態旅游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夏季的避暑游、森林游、濕地游以及現在網紅的丁香花觀賞游都已經成為了哈爾濱生態游的靚麗名片。哈爾濱森林資源特色鮮明,野生植物和動物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達41.57%,有國家級森林公園12個,現有濕地面積19.87萬公頃。依托雄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哈爾濱正在朝著生態體驗、賞冰樂雪和休閑康養一體化的四季高效全域生態旅游發展。
所以,無論從理論支撐、歷史積淀還是實踐成效上來看,堅持“兩山”理念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新發展理念和新時代哈爾濱振興發展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立足“冰城”實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最優選擇。
做好“兩山”轉化大文章,哈爾濱還需久久為功
目前,國家已命名了262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8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哈爾濱還沒有一地入圍,這讓我們在看到差距和不足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
強化政策引導和支持, 為“兩山”建設提供動力支持和方向指引
一方面,強化“兩山”理念落實的戰略設計和創新、推進區域綠色GDP 和GEP核算實踐、嚴守“三條紅線”、不斷夯實領導干部生態環境崗位責任;加強財政政策支持,建立“生態賬戶”“生態銀行”等平臺,創新綠色金融政策。另一方面,完善自然資源的資本化和增值利用政策手段,為資源變資本、資本變資產提供政策依據和政府背書。從資源源頭保障“綠色福利”成為人民群眾長久受益的福祉。
借鑒“麗水云耕”模式,通過公共區域品牌打好生態產品“價值牌”
浙江“麗水云耕”通過打造全國首個覆蓋全品類、全區域、全產業鏈的地市級綠色農業品牌,以96.76的評選指數穩居“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榜首,黑龍江“寒地黑土”品牌以74.56的評選指數排名全國第四位?!胞愃聘逼放苾r值的核心就是大力發展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通過全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基地化管理、品牌化經營、電商化銷售;嚴格實施檢測準入、全程質量追溯管理等模式創新打造了像“景寧600”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氣實現“好生態出好產品、好品牌賣出好價錢”的成功范例。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黑龍江農業“要積極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培育一批叫得響、信得過的綠色食品品牌,推動黑龍江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借鑒“麗水云耕”模式,重視公共區域品牌的打造和維護,將哈爾濱的“寒地黑土”“綠色有機”做大做強,做好“兩山”轉化大文章,為哈爾濱大米、“北緯45度”等特色生態品牌代言。
充分發揮縣域的“鏈條”作用,探索多樣化“兩山”轉化路徑
縣域是落實“兩山”理念的基本單元和載體,具有體量小、轉化快、見效快的比較優勢?!笆奈濉睍r期是哈爾濱縣域經濟大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深入挖掘各縣域經濟的生態特色和基礎,激活鄉村生態“細胞”,發揮縣域“鏈條”和“載體”的作用,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特色小鎮,探索多樣化“兩山”轉化路徑,促進鄉村振興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端穩“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厚植綠色發展優勢,把保障生態和糧食安全扛在肩上,做好“兩山”轉化這篇大文章,哈爾濱正在繪就一幅綠色生態的城市畫卷,正在書寫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優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