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確理念指引。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的共同事業,公平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共同追求。
——習近平
如果說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做正確的事”,那么,“把正確的事做正確”,則是巨大的實踐挑戰。中國走出的民主自由人權之路,提供了有益的知識啟示。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召開。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到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均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
1959年9月,人民大會堂落成。從1960年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始,全國人大每次全體會議都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圖為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進入中南海懷仁堂會場。新華社記者 齊觀山/攝
“致治”之道:三個“關鍵應用” 民主、自由和人權在中國的實踐,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思想與方法。先進政黨、人民至上、聚焦發展或可喻為中國“致治”之道的三大“關鍵應用”。
關鍵應用1: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特別意義上的政黨,它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其治國理政著眼國家長治久安,而非為了短期選舉競斗。作為先進政黨的顯著特征,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人民利益角度,順應人類和時代進步的大潮流,具有強大自我革新能力,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團結組織各派政治力量、各種政治資源,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有著自己的行動邏輯。
中國共產黨領導,確保了執政權威、民主決策的效率和政策連續性;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使中國的決策能廣納賢能,匯集眾智;全民獻力,使執政黨能團結最大多數的人民力量。民主與集中的有機聚合,有效降低了政治資源內耗。黨內監督和不斷發展的社會監督,從內外雙向保證了民主的問責。
關鍵應用2:人民至上。今天,大約每10個成年中國人當中,就有1個中共黨員。他們遍布在各個家庭、身邊鄰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初心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黨的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系,彰顯了權力的來源和歸宿。
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把這個標準放諸國家治理效能中,中國社會呈現出高“治商”特點。
關鍵應用3:聚焦發展?!爸袊氖澜缬^聚焦于發展”。美國蘭德公司2020年的一份報告敏銳觀察,這種世界觀,很可能使中國在國家競爭中形成獨特優勢。
70多年來,黨和國家聚焦發展,使中國人獲得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民主權利。更多的自由和民主權利,進一步促進了整個國家的發展。而發展的成效繼續完善民主治理,使人民的權利得到更好保障。發展與自由的辯證法,民主與人權的互動性,在中國實踐中得到生動體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對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作出了法律化、規范化、明晰化的具體安排,為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長治久安、長期繁榮發展,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自由,
保護外國人在香港的合法權益,增強外國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確?!耙粐鴥芍啤笔聵I行穩致遠,提供了法律支撐和根本保障。
圖為2020年6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攝
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四項原則” 中國是民主自由人權“忠實的實踐者”和“實踐的創新者”,為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提供了有益啟示。
實踐原則。豐富生動的實踐,是民主自由和人權創新的理論之源。理論、制度設計是否有效,必須通過實踐來檢驗和完善。中國的民主實踐,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初心,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特征,以“八個能否”為標準,以“走自己的路”為方法,富有中國特色又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創造了新的政治文明形態。
自主原則。各國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應有之義,也符合民主的精神。把自己的民主自由人權觀強加于人,本身就違反了民主自由人權的真精神。各國發展民主,必須走出教條主義和話語霸權的迷霧,獨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路。照抄照搬他國政治制度的結果,會“畫虎不成反類犬”,沒實現民主,卻導致“民苦”,甚至葬送國家前途命運。
時序原則。實現民主自由和發展人權事業,不同國家要根據各自的國情循序漸進,既不能喪失機遇,也不能超越發展階段,否則“欲速則不達”。
過程原則。追求民主自由和尊重保障人權是一個止于至善的發展過程,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西方的民主實踐開啟了人類現代民主進程,但這并不意味著人類的民主發展會終結于西方模式。不同國家人民的探索,會不斷充實和改善人類民主自由和人權實踐,使全人類共同價值在內涵日益豐富中生動起來,而不會因逐漸“空心化”而枯萎下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寫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安理會、人權理事會以及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等機構的多項決議中,有力推動這一理念變成全球性共識。
圖為2017年3月20日,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代表發展中國家發言。3天后,人權理事會通過決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攝
“時代之問”:中國方案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2017年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出“時代之問”。
當今世界,民主變質、自由變形、人權變味,多國的治理現狀令人不安?!懊裰鞯呢毨А币咽遣粻幨聦?,人類需要新的框架和知識來突破困境,找到在一個全球化時代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路。
14億多人為實現民主自由人權艱辛探索獲得的認知,不應被忽視。民主自由人權發展的中國之“道”,為解決人類的民主貧困、自由困境、人權挑戰、治理赤字提振了信心,增加了認知,注入了動力,貢獻了方法。
人類文明多樣性賦予這個世界姹紫嫣紅的色彩,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多樣性不僅合乎常理,而且美好,中國主張,“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各國在“和而不同”的民主政治和人權的實踐中,交流互鑒,共同驅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有人曾以為,國家就是最大的政治單位,世界只是空洞的地理空間,而今天的真相是:人類是一個整體,居住的星球是一個“地球村”,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是大勢所趨,人類只有抓住歷史機遇,作出正確選擇,才能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從“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天下一家”觀,為徘徊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在捍衛民主自由人權的社會主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一切政治行動都以人民整體利益為基本取向,讓民主回歸人民的邏輯,讓自由成全人的全面發展,讓幸福成為人權的最高標準,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時代之問”提交了一份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