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能力作風建設攻堅戰
為振興發展提供重要保證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黨的建設教研部
李天明
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深入落實強省會戰略,扛起省會擔當,著力打造“七大都市”??钙鹗?,就是要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跳起摸高、跨越發展,踔厲奮發、真抓實干,就是要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過硬的能力作風建設,在全省振興發展中打頭陣、挑重擔、當主力、轉作風、作貢獻。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力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對我省的重要指示,“切實加強能力作風建設”“堅持把改進干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扎實深入開展全省機關“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全市各級黨組織要以打好能力作風建設攻堅戰作為推動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快黨員干部能力全面提升、作風向嚴向實,為龍江振興發展提供重要保證。
解放思想是能力作風建設的首要任務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推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聚焦補齊思想觀念短板,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研討,從思想、觀念、思路層面破題。
解放思想是實現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迫切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先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關心東北振興發展、深情牽掛東北人民,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東北全面振興發展“把脈”定向,明確了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發展戰略。同時,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了黑龍江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確定了“四個堅持”的重點任務,規劃了“五個要發展”的實現路徑,提出了做好“三篇大文章”的戰略舉措,指出了“三長三短”的辯證方法,意義深遠而重大。這些都充分表明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東北地區以及龍江的新期望,更體現出東北地區以及龍江的責任之重。要實現新時代龍江全面振興發展,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精神,用世界的眼光看龍江,用發展的眼光看龍江,以革故鼎新精神,從習慣思維中解放出來,沖破各種思想羈絆。要搶抓機遇,強化戰略思維,推動創新發展。要敢與強者比高下,敢闖敢試,先立后破,善于“無中生有”“有中生優”,以高昂的斗志迎接各種挑戰,乘勢而上。
解放思想是破解振興發展難題的“金鑰匙”。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我省時指出:“東北發展,無論析困境之因,還是求振興之道,都要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解放思想要經常抓、反復抓,努力在深化省情認識上解放思想、在上下結合上解放思想、在制度創新上解放思想”。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問題為導向,明確指出制約東北地區發展的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和思想觀念的“四個短板”。在指出思想觀念短板問題時,強調指出“東北地區一些干部思想觀念解放不夠,干事創業激情不足,推動振興的內生動力有待加強”。只有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打通工作的思想通道,打牢振興發展的思想根基,才能使改革進一步深化,發展活力進一步全面釋放;才能實現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培育發展更多新動能;才能對外融通,形成上下聯動、內外互動的全面振興發展新局面。
解放思想是統一思想和凝心聚力的重要措施。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要推動發展,解放思想一項重要功效就是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凝聚推動工作和促進發展的思想合力。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的研討,就是要通過深入研討,促進黨員干部和群眾全面解放思想、全方位解放思想,在大討論中形成共識,使黨員干部團結和帶領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以解放思想的新境界凝心聚力,推進全面振興發展。
提升黨員干部的專業化能力是關鍵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指出,“加強業務能力培訓,創建學習型機關,加強干部掛職鍛煉,全面提升干部能力本領”。
加快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識好、解決好各種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增強本領就要加強學習,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提升黨員干部的專業化能力就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強對新科學知識的學習,關注全球科技發展趨勢”“提高金融工作能力”“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學會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治理”等一系列具體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金融、法律、產業、數字智能等領域專業培訓,涵養專業精神,提高專業素養,掌握專業方法,加強專業鍛煉,努力打造又博又專、兼收并蓄、融會貫通的專業之才。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要突出精準化和實效性,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部署,幫助干部彌補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全面提高適應新時代、貫徹新理念、創造新業績的能力。
強化終身學習的理念。要在黨員干部中,強化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理念,樹立“本領恐慌”意識,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克服惰性意識,增強學習的積極性;警惕“習慣”意識,增強學習的針對性。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創新,有的放矢,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帶著問題學,帶著解惑學,帶著思考學,將所學的新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用實踐成效來檢驗學習的效果。同時,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的實際行動贏得群眾信賴和支持。
踔厲奮發努力在真抓實干上見成效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指出,堅持“三嚴三實”,勇于刀刃向內、發揚斗爭精神,持續開展治低、治粗、治差、創優“三治一創”活動,切實做到“六要六不要”。
要胸懷大局、戰略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全黨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要“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要樹立大局意識,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要辨清大局、判明大勢、著眼大事,善于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才能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推動工作格局由小向大轉變。
要雷厲風行、勤勉高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勇于攻堅克難,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要突出解決好在作風問題上的不思進取、辦事拖拉、相互推諉、效率不高的問題。要對作出的決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提高執行力。弘揚“馬上就辦”的精神,樹立“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要發揚新時代的愚公移山精神,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克服急躁冒進、急功近利的心態,以釘釘子精神的堅持不懈,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要落實領導責任、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督導問責“四個體系”,推動工作節奏由慢向快轉變。
要嚴謹細致、精益求精。2022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指出:“要強化精準思維,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以繡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實、做到位”。嚴謹細致就是要以“繡花”的功夫按綱抓建,找準方向,做好工作規劃與計劃,在規矩里辦事,不越界、不越規。要以“繡花”的功夫精準發力,在工作上像繡花一樣需要章法,抓住關鍵。要善于處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找準解決問題的關鍵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解”,提高工作效率,達到“事半功倍”。要以“繡花”的功夫上下貫通,打通渠道。黨員干部是群眾訴求的橋梁,只有發揮好承上啟下的作用,才能真正為群眾發聲、為群眾解決問題。要多聽、多問、多想,多出實招想計策,不說空話、大話,才能真正發揮“穿針引線、上下貫通”的作用。要以“繡花”的功夫久久為功,耐住寂寞,心無旁騖,咬定目標不放松,盯住任務不松勁,行動落實“不掉鏈子”,才能破陣開局、“集線成面”,推動工作態度由粗向細轉變。
要求真務實、勇于擔當。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推動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所在,也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翱照務`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求真務實、勇于擔當的關鍵是要做好“加減法”?!凹臃ā本褪茄a足頭腦“精神鈣”,提升和振作黨員干部的“精氣神”?!皽p法”就是要減去“心浮氣躁”,看清時代“風向標”,做到頭腦清晰、信念堅定、積極向上;減去“好高騖遠”,做到知重負重,在其位、謀其政,忠其事、盡其責。俯下“身子”扎根基層、走進群眾,挺直身板以大無畏的氣魄體現責任與擔當,推動工作方法由虛向實轉變。
要真抓實干、踏石留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號召還是身體力行,成效大不一樣。講實話、干實事最能檢驗和錘煉黨性”。要有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實。把責任扛在肩上,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敢接最燙的山芋,把工作抓得緊之又緊、細之又細、實之又實,以踏石留印的精神增強人民群眾的信任感,推動工作導向由說向做轉變。
要追求卓越、攻堅克難。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改革發展正處在克難攻堅、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銳意進取、奮發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干部”。面向未來,要實現全面振興,必須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動力、求突破,將追求卓越、攻堅克難作為工作的主要任務。要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激情豪邁,把干事熱情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使各項改革舉措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眾利益。要始終堅持創新思維,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得以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子,推動工作標準由低向高轉變。